小学时,父亲跟同事王叔借了台单放的录像机。
随机还带着几盘带子,有对我童年造成阴影的《活跳尸》也有刘德华陈百祥主演的时装武打戏《摩登如来神掌》看完后常跟哥哥比活里面刘德华的招式,什么“佛有凡心”、“佛也起火”什么七旋斩以及最后的“万佛朝宗”这一堆招式也成为我跟小伙伴之间玩耍的口号,你一句我一句的大喊。
那段时间, 《霸王花》挺火的,胡慧中饰演的madam,英姿飒爽,能打又干练。
这部有武打有枪战还有喜剧的警匪片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这一系列的女性当敬茶的片子在当年我还真看了不少,不管是惠英红、杨丽菁、李赛凤还有首屈一指的杨紫琼的《皇家师姐》里面的情节我真没记住,只记得里面两个配角一个是散利痛,一个是脱骨海(两个都是药名吧?脱骨海可能记错了)
1997年年底,我在我的首款32位光碟主机土星上,玩的唯一一款《生化危机》照着攻略操作着女警吉尔一步步的将这款恐怖游戏通关了。
我们这位女警吉尔,不光骁勇善战,还挺多才多艺,会弹钢琴来解谜。
现在想来,虽然满屏的马赛克,虽然画面粗糙到看不清,依旧不影响它的优秀。以至于这应该是我唯一通关两遍的生化。并且第二遍没看攻略,用的克里斯通关的。
那款街机光枪3D射击名作《VR特警2》也在土星上和哥哥合作通关无数次的游戏。
里面的2P角色女警珍妮特,只能在过场动画中见到。有款格斗游戏《VR战士vs格斗之蛇》珍妮特也作为一名角色出现了。虽然有套用陈佩的动作设计之嫌,但其英姿飒爽的格斗技,甚至会掏qiang射击攻打对手。
我有个好朋友,叫大飞。他在我眼里也是个高人,他主修的建筑工程专业。但他却自学的电脑编程。在我们小伙伴中是个电脑专家。用他自己的话说,电脑是他的爱好,学编程只是为了多一项技能,将来不会在建筑工程专业上吊死。
他后来真的在编程开发的行业打出了一片天地,这是后话。
98年的4、5月份,他跟他班上的同学借了台PS1,连同借了一些游戏光碟。
其中有个双碟装的游戏正是当时史克威尔发售没几天的大作《寄生前夜》
那天他叫我来他家,并且还叫来一位他的同学。
那位同学跟大飞的体型差不多,总觉得不太像我身边的同龄人。
原来这位同学是鲜族人,不光会说朝鲜话,他还会日语!让我们很羡慕他能说三种语言。
在游玩的过程中,由他那特有的带有口音的普通话来给我们实时的翻译游戏中的每一句话,我们像是听着说书人说书一样,第一次领略到了大作的剧情。
PS1的3D机能比土星强,就连播放视频的功能都比土星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同一个游戏的话,得益于有硬件播片功能,PS1可以全屏播放视频,而土星基本只能半屏……
虽然明知道片头的CG动画只是播片,但当《寄生前夜》的片头动画播放时,从流泪的自由女神像的火炬顶端自上而下的俯拍角度,缓慢,悬疑的音乐响起,当视频动画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的展现出来, 各种动物变异,最后的那句最厉害的敌人就在自己的心中,仅这个片头就完全吸引住我了。
那段时间正好赶上哥哥休假回来,我跟大飞把PS主机连同《寄生前夜》一起借来想让哥哥也见见PS1。唯独忘了借记忆卡……(这一点上得夸夸土星,土星主机本身带存档功能,PS必须购买记忆卡才能存档,万恶的sony啊)
因为无法存档,所以我跟哥哥就只能不间断地玩这款游戏。说心里话,这游戏的开篇挺吸引人。1997 年平安夜的纽约卡内基剧院。纽约市女警官阿雅身着华服,与她的追求者一同前往剧院欣赏歌剧,此时剧院内座无虚席,众人正专注地倾听舞台上演员们的动情表演。
这是一场关于魔女审判的戏剧,当剧情演到火烧魔女时,意外发生了。魔女没有被烧起来,反而是其他演员开始燃烧,刚开始观众以为是演出效果,紧接着台下的观众也陆续自燃,燃烧的人体碰触到戏院的幕布,整个剧院陷入一片火海,现场混乱不堪。而台上的女主角梅丽莎却还在不停地歌唱,宛如真正的魔女。
我们操作着阿雅,向剧院深处追寻魔女。
这一路上总能见到自燃后的焦尸,气氛相当诡异。并且见到的动物,比如鹦鹉或者老鼠也都变异成怪物来攻击阿雅。
我小时候,哥哥曾给我念过一篇人体自燃之谜的文章(这一类未解之谜的文章那会儿很流行,毕竟资讯不发达,真假难辨)。平白无故地某人会自燃起来,而且燃烧的速度非常快,基本留不下什么。或者仅剩下一只在鞋里的脚还完好无损。当时文章里科学家的解释是人身体里有磷,也许是自燃的成因, 小时候听了很害怕,很担心自己哪天要是……
多年后,徐老怪的《狄仁杰通天帝国》里的自燃现象是一个关键情节。引起自燃的原因是一种来自西域的毒虫 “赤焰金龟”。
这种虫子长期以黄磷为食,所以浸泡过赤焰金龟的水富含黄磷且无异味,人一旦触碰或饮用了这种水就会中毒。中毒者在阳光照射下,体内的黄磷遇热就会发生自燃,从而导致人体从内而外燃烧,最终死亡。
当然,这只是虚构的一种虫子,原型可能来自于球马陆。
现在想来,小时候害怕的自燃现象也许是遇到了球状闪电?一旦遇到会被瞬间蒸发?
那么游戏中的自燃现象虽是线粒体在作怪,但自燃这个现象确实挺让人紧张、诡异、存疑。
游戏改编自日本作家濑名秀明的同名小说,因为这个游戏,我很想看看这部当年获得了恐怖小说大奖的作品。
据说,小说里对线粒体的设定有其真实的依据,很严谨,算是科幻恐怖类的标杆作品。
在那个年代可能不太好找到小说,但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还是能够找到的。
因为游戏的火爆,在游戏店里也买到了这部电影的VCD。
跟小伙伴一起在他家的电脑上观看了这部电影。
未看过小说,我觉得电影应该是基本遵从于小说的情节发展的。
至于后期将电影的整个基调定义为了爱能包容一切是否符合原著我就不得而知了。
人体内的线粒体在二十万年前就不甘寄生于人体,伺机反叛独立起义。日本国立大学的生化学家永岛利明致力于研究单细胞和 DNA 复制生物的技术,线粒体知晓后,安排圣美与他相识并结婚,随后故意让圣美死于车祸。
永岛利明为纪念亡妻,将她的肝细胞抽取出来培育,希望延续她的生命,线粒体由此获得了自由繁殖的机会。另一方面,线粒体还将永岛利明的精子取出,放入安齐麻理子体内,借她的子宫孕育由线粒体组成的新异形生物……
小伙伴说了一句,整个电影最恐怖的就是永岛利明取得装有亡妻肝脏的器官保存箱特写。
说起来个人觉得与游戏同名的原著小说名称很有意思,PARASITE EVE “PARASITE”是寄生虫或者依赖他人过活者之意,“EVE”是前夕,在圣经里又是名词夏娃的意思。
按照小说里的设定,线粒体想反叛独立,想作为新生命的创始人,在《圣经》中,夏娃是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所造的首个女性,她与丈夫亚当同为人类的始祖。其名字蕴含 “生命” 之意,既是生育能力的象征,也被视为众生之母。
那么小说和电影的翻译应该可以看作是“寄生体夏娃”
再说说游戏,游戏的名称被国内的杂志媒体翻译成了“寄生前夜”,应该是游戏开场的一幕正是圣诞夜吧。也许正因为这样的译名使得游戏的氛围更加恐怖。
很惭愧,不管是1代还是2代,即使后期有了汉化中文,我都没有打通。因为我是完美(遗憾)地错过了PS1时代。
1代还算是史克威尔擅长地rpg类型,虽然不是你拍一我拍一,加入了一些即时战斗的设定我个人觉得挺新颖。
还是要说,寄生前夜系列挺会打擦边球的,史克威尔知道用什么来吸引男玩家的眼球……
2代,一定要让阿雅洗澡,在雾气蒙蒙的浴室里,让坐在屏幕前的玩家们想入非非。
一晃多年过去,这个IP尘封了很久后,在PSP上推出了续作3代。说实在话,想当年在电视上玩到的很受瞩目的游戏,如今在掌机上能够玩到续作,这一波情怀,老玩家算是被史克威尔刀中了。
这一次,更是变本加厉,将爆衣这一系统加入到了游戏里面。
随着阿雅受伤程度,身上的装(yi)备(fu)破损程度也相应减少。
但我还是玩不下去,总觉得可玩性不高,故事也就那么回事吧。
一二三代经历了从婴儿肥到御姐再到网红锥子脸
写这篇小长文,我是挺惭愧的,毕竟这3代作品,我一个都没玩通过。非要说完整体验的也只能算是电影了,结果电影还忘得一干二净,仅仅停留在脑海里的一点点片段而已。
这就像之前写过的那篇痴迷于巫师3的200个小时,有人留言说道200个小时还在这里大书特书?
所以,写这篇电玩的朝花夕拾依旧是没有玩通玩透这个游戏就又来泼洒笔墨了。
但我转念又一想,写了洋洋洒洒地30多篇10多万字的这个系列的初衷 本身就是因为某个游戏的某个点或多个点引发出来的一段或者多段回忆嘛。
玩通不玩通也许不重要了,因为,不管是电影还是游戏,每一个人如今所拥有的能看到玩到的,已经这一辈子都进行不完的。
不信?看看你的游戏库,不管是ps还是xbox或是steam还是epic更别提任天堂了,这满满地库里游戏也许只是好看而已,动起来真的很难了吧?
更别说电影了,看着多少多少个T的电影仓库,真的看不完,这一辈子也看不完了。
那么为啥还要写寄生前夜呢?因为,忘不了它带给我的冲击。不管是视觉上还是心理上。一起玩时有一位小伙伴帮忙翻译,我们如同听书一样一起体会这款当年的恐怖大作。
如今虽然可以联机游玩,可当年跟小伙伴在一起盯着电视屏幕,面对面直观感受彼此玩游戏的感受,这种攻关的气氛再也么有了。
2019年,日本有部电影《默片解说员》上映,讲述了100多年前默片时代,电影只有画面没有声音,需要“活动辩士”(默片解说员)来与现场乐队配合来讲解电影的剧情。好的讲解员会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也如同明星一样让人喜爱。
喜欢那个电影将那个无声电影年代的风俗、建筑、服装展现的淋漓尽致。
现在想来,我们那一次玩《寄生前夜》真的犹如体验了一把“游戏解说员”的LIVE SHOW。
虽然没有玩通关,但或多或少的这三代作品我还是玩了玩。纵观三代,虽然一代比一代的画面更精细,玩法也更多样了一些。个人认为还是1代的悬疑、恐怖、诡异、沉浸感渲染更到位。
这有可能是1代的先入为主吧?更贴合原著的框架与世界观。
同名电影的最后,字幕升起,像是彩蛋一样展现了永岛利明与圣美的相识过程,这只是很普通的邂逅,却又让你觉得有命中注定的宿命感。可细想一下,一切都是线粒体的刻意安排……这宿命感就有些诡异恐怖了。
永岛利明在圣诞夜再一次偶遇了圣美,当他得知她的名字是“圣美”时圣美解释道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人畜无害的少女竟是线粒体的一枚棋子,多年后的重生完全不一样了。
说了电影的彩蛋,也说个长文的小彩蛋:
大飞很喜欢PS,喜欢最终幻想,喜欢铁拳,对寄生前夜也是喜爱有加。他喜欢片头CG,多次打开游戏不玩,只为看那片头CG,就为那片头音乐。
这首混合着电子舞曲风格的音乐从开始悬疑轻声的叙述再一点点地展开、放大、激烈等最后又归于平淡隐秘到退场。大飞喜欢中间那段电子鼓的鼓点。总是跟我谈起。
这台PS1后来还给大飞后,大飞过了几天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机子有问题让我帮忙去看看,我来到他家发现开机后,电源灯亮起,电视却没有任何图像。
大飞说,头天晚上玩着还好好的,今天就这样了。
我查看了好久,不停地在我头脑里寻找任何关于游戏主机的知识和经验。最后问道是否有带电拔插过手柄?得到肯定答复后,我怀疑有可能是静电击穿了主板?
最后大飞拿到电玩店去修,被告知主板烧了,换主板需要800元。(也许是被JS给宰了一刀,如果真的是带电拔插手柄就烧毁主板,那MGS1的心理螳螂一战会为sony贡献多少台销量呢?)
大飞跟他同学说,这PS1我是铁定还不了你了,你就折价卖给我吧。就这样大飞拥有了一台比新机还要贵的维修过的ps主机。
虽然有点悲催,但大飞也算是因祸得福得到了自己想拥有的playstation。
哥哥在多年后,用手机通关了汉化版的寄生前夜1
2002年左右,在我上班后,每天早晚游走在公司与家之间的交通工具是火车。有一天早上,我对面的同座,拿着一个CDman,自顾自地听音乐,我手拿着nokia的5510也在听。
看着他放在桌上厚重的CDman,心里想够老土的啊,我都用手机听MP3了,咋还用CD听歌呢?真有仪式感。
当他听完一张CD换盘想要听下一张时,我看到了CD封面,正是寄生前夜的原声,也许因为这款游戏吧,顿时对他有点肃然起敬了,瞧瞧人家听的,再听听我的,里面正播到“黄蛤蟆呀黄蛤蟆,今儿你就死在这盒儿里了……”